核心提示:本报讯(记者尹小剑通讯员韩浩李鹏)“剪刀一剪,擀杖一杆,芡实一卖,兜里装钱。”11月5日,在淮滨县期思镇祁营村芡实种植基地,芡实种植户刘冠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今年俺家种了50亩芡实,平均亩产60公斤...
本报讯(记者尹小剑通讯员韩浩李鹏)“剪刀一剪,擀杖一杆,芡实一卖,兜里装钱。”11月5日,在淮滨县期思镇祁营村芡实种植基地,芡实种植户刘冠东给记者算了一笔账:“今年俺家种了50亩芡实,平均亩产60公斤,今年干果售价高,突破了每斤50元,除去人工,每亩纯赚4000元,年收入20多万元。今年,我又在潢川踅子集租了100亩水田,准备再大干一场。”据了解,芡实又称“鸡头
米”,多生于池沼湖塘浅水中,素有“水中人参”之美誉,是药、食兼用的绿色保健食品。目前,淮滨县已有10多个乡镇种植芡实,形成了集种植、采摘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。专业合作社与企业联合进行“鸡头米”干果深加工,提升产品附加值。销售模式也由传统的销售方式向网络销售转变,今年,该县仅网上销售额就达到了600万元,芡实种植面积已达1万多亩,吸纳了1万多名农村劳动力从事该产业。